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探索直播教学的有效性

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探索直播教学的有效性
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引言

体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直播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近年来逐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得到应用。本文将探讨直播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性,并提出提升教学质量的建议。

直播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1. 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个性化教学:直播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观看课程,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进行个性化学习。
  2. 高效、便捷:直播教学可以节省传统体育教学中场地、器材等资源的配置,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方便学生在家中或其他场所参与学习。
  3. 互动性强,提升学习效果:直播教学可以通过聊天室、连麦等方式实现即时互动,教师可以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也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提升学习效果。
  4. 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直播教学可以将优质的体育教学资源在不同学校和地区进行共享,使更多学生有机会接触到高水平的教学内容。

直播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

  • 课前准备:教师应提前备课,准备直播教学所需的多媒体课件、器材等,并确保网络环境稳定,保证直播流畅。
  • 直播过程:授课时,教师要掌握直播间功能,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严格遵守并落实教学常规。 教学常规是学校推行教学的保障,是教学之本。 教学一定是一个循环,讲—学—练—考—补,从章节到单元到整本书,从小循环到大循环,这样,知识才能从老师的讲到学生的学,到最后的消化。 任何老师都要遵循这一规律,我们都要严格遵守教学常规,一点都马虎不得。 教学一定是抓出来的——抓课堂,抓纪律,抓时间,抓落实。 当老师,这是个基本道理,要想最后有好的教学结果,就必须要抓住这几个关键点。

如何理解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利用

浅析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丹阳市后巷实验学校 杨璟【摘要】在当前现代化的教育时代,多媒体技术已经进入体育课堂,并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学校体育室内课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对学生体育基础知识认知的发展,体育观念的更新,体育技能的提高以及思维品质的改善,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因此,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引起体育教学从观念到形式的变革,从而推动素质教育。 【关键词】多媒体体育教学效果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小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健康体格的关键。 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存在较大的局限,多媒体现代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应结合起来进行体育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作用媒体电脑教学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以往的板书、口授形式则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原因,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往往较短,特别是在讲解、分析某个难点动作时,由于精神不集中,学生听的就比较模糊。 但是,如果让他们看卡通片,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整节课下来他们都会兴致勃勃,这是因为动画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看完后印象特别深刻。 因此,我们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借助动画录像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让同学们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体育技能的形成过程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模仿、练习,再观察、再练习,直至达到自动化。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一般先听教师讲解,后观看示范,然后去模仿、练习,接下来由教师纠正错误动作,最后再通过巩固练习掌握技术动作,这种模式极其单调,久而久之,学生很容易产生厌恶感,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手段的缺点,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生动的动作示范,详细、规范的文字讲解,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技术动作进行学习、练习、纠错;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学习、练习、纠错,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练习遇到疑惑时或练习间歇时,还可以观看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实况录象,对技术动作提高认识,增强记忆,可以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对于那些基本掌握了技术动作的学生,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促使它更积极的学习新的技术动作。 多媒体教学在演示实践内容的整体性、生动性及细节性、广泛性上充分发挥了其优势特点,使教材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重点、难点和细节清晰的展现在了学生面前,同时,还有效的活跃了课堂气氛,发挥了小学生的人知系统的特点,从而提高其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2、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创造性人才,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改变:当年我们上学时,我们的老师教我们怎样教学生,我们就怎样教我们的学生的想法。 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有利于学生掌握技术、体验乐趣的新型的教学模式,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而多媒体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合作、创造精神,而且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探索欲和主动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体育教师也肩负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重任,这就要求我们应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多媒体教学技术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给体育教师又提出了高要求。 从课件的制作到使用,只有体育教师参与了课件的制作甚至自己亲手制作,才能制作出优秀的课件,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使用过程中,只有对系统操作非常熟练,才能完全掌控教学过程,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的使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体育教学除了丰富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提高技术、技能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和爱国意识的教育。 比如,在室内课时,我们收看体育健儿在奥运会赛场上夺冠、国旗升起时的动人场景,教师及时通过语言激励学生,让学生知道只有拼搏、努力才有提高,在此环境的感染下,同学们会热血沸腾,爱国之情也会油然而升。 二、合理、正确的运用多媒体进行体育教学多媒体组合教学是一种较先进的教学工具,是教与学的辅助手段。 传统的体育教材只是文字叙述,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信息形式的多样性是多媒体的优势,它以各种形式,从各个角度,从不同侧面,多信息、多视角、全方位、动态的表达科学道理,揭示自然的奥秘。 因此多媒体用于教学将具有广阔的前景,体育作为溶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身体锻炼为一体的学科更是大有用武之地,不论是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还是体育技术课的教学。 如能利用多媒体教学,将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田径、体操、球类等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样有显而易见的优越性,通过视角形象展示规范动作,通过动画揭示动作的力学原理,学生耳闻目睹,既了解原理,又能将动作要领熟记在心,再有教师指导动作,运动技术一定会迅速长进。 如何将多媒体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使之成为传统教学的延伸、升华,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本人通过实践认为应考虑以下几方面:1、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克服了过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既符合青少年的求知欲、求新的心理特点,又能创设比较好的情境和情绪体验,引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能够激发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和调用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画面声音,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本以外的内容或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视动表象,有效提高运动技能。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的应用与创造新的运动技能。 一个新的动作的形成,必须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动作过程,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正确的视动表象,能够有效提高运动技能。 视听媒体在多渠道提供信息、调节时空变化、直观真实反映事物现象及运动变化特征方面,明显优于单纯的视觉和听觉媒体。 据教育心理学家统计,人们通过视听获得的信息占信息总量94%,3天以后能记得70%,均远远超过其它传播方法。 在教学中同时调动视听功能,能明显提高学习效率并促进能力的发展。 “观察、观察、再观察”,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功。 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上有着显著的效果。 在体育运动中,有许多运动技术不仅结构复杂,需在一瞬间要完成一连串复杂的技术动作。 例如:田径跳跃项目的空中动作,体操支撑跳跃的连续动作,技巧的滚翻,单杠的回环动作等,而且还是一些非常动态动作都是日常生活中从来没有过的运动动作,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 一方面教师的示范动作受各方面的限制,随意性往往较大,如教师对动作要领的领会程度、教师的年龄、临场身体状况、心理因素或自身其他条件等;另一方面学生的观察角度和时机也受到很大的局限,由于动作转瞬即逝,综合难度较高,因此很难清楚地观察到教师是如何按动作要求作示范的,这必然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采用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教学手段结合讲解、示范表现出来,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教师就可以讲解各分解动作的要领,演示整个动作的全过程,进而抓住动作的关键部分,突出重点,难点。 更快、更全的建立起动作表象,提高了认知阶段动作学习的教学效率,缩短了教学过程。 3、能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对比,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各种不同的运动技术,技术难点、重点,常见错误动作制作成课件,在学生上课时让学生观看,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比较,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给出几组蹲踞式跳远的模拟镜头(其中包括跳得好的、较好的、一般的、差的等几种情况),让学生开展协作学习:首先分小组观察、比较、分析、交流、讨论,最后得出蹲踞式跳远的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等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然后分小组汇报各组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出蹲踞式跳远的动作技术要领。 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有关知识和技能,并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教学时先请学生们观看课件,并逐步演示成功与失败的对比动作,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在脑子中形成动作的概念。 同时产生在实践中一试的欲望。 当在实践时,教师只需稍加示范或讲解,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便有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在多次的教学尝试中,我深刻感受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体育教学带来了诸多优点,解决了教学中疑难问题,也是我更加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逐步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纵观当今教育软件的现状,我们就会发现现在的多媒体课件往往无法直接用于课堂教学,有的紧紧只是侧重于单个学生人机对话,交互性差,缺少跳跃、扩容、共享的能力。 因此我们应加强有关课件制作方面的学习,提高课件制作的理论知识 ,尝试制作出符合自己教学特点,实用并令自己满意的课件来,而教师在自制多媒体课件过程的同时,也促使着自身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 当然,多媒体是辅助体育课教学的,它作为奇妙的教学工具,为师“教”生“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但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不能忽视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多媒体教学是辅,而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创新才是主要的,只有这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才能结出累累的教学硕果。 三、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可以起到非常的效果,但是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体育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实在太少。 其原因是什么呢?部分学校已经具备了多媒体教学的硬件设备,但是掌握多媒体技术的体育教师的数量不足,尤其是能熟练掌握课件制作、音乐编辑的体育教师更是很少,造成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不好。 这是阻碍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体育中应用的重要原因。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要不断地吸收现代科学知识,使自己所用的教材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 所以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适应时代的发展,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加强教师网络知识的培训,加强与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合作,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共同研究体育多媒体教学。 总之,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应结合起来。 利用现代多媒体辅助完成教学任务是现在及未来教育发展的要求。 先进科学技术在学校的应用,促使每位教师主动提高知识,更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紧跟时代的步伐。 这样不仅有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与体育教学的有机结合,而且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是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

怎样才能使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深入到教学的核心——实现学生的真正发展

体育课堂教学,要想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深入到教学的核心——实现学生的真正发展,就要做到以下几点基本要求:(1)、 教学指导思想正确。 能依据体育学科的性质、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从实际出发,正确地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促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健康深入的发展。 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否正确,主要看在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实践中,是否正确地贯彻、落实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服务,但必须明确,从体育学科的角度来看,“身体健康”是“三维健康”的基础。 体育课堂教学是否正确地贯彻了《课程标准》的精神,主要看三点:一看,体育课符不符合体育课程的性质。 《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 ”近一个时期来,出现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有些体育课不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教学手段,不以运动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 例如,有的把围棋、象棋、吹肥皂泡等引入教材;有的用硬纸板制成预构件,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去组装房子、汽车;有的把尿素袋开发成“时装”,让学生在上课时学走时装步等。 这些做法既学不到什么体育的知识、技能,也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背离了体育学科的性质,应当注意克服。 二看,体育课是否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 主要是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身体锻炼的规律、学习心理的规律及教与学的规律。 体育课只有认真遵循上述规律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才能真正学到应有的知识、技能,身心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体育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有效地进行身体锻炼,而主要不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与构建体育知识、技能。 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体育科研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看,体育课是不是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活动。 体育教学改革,应当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结合学校自己的场地器材、师资特点、学生水平等实际情况来进行。 对外来的经验,必须从实际出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加以借鉴,不能生搬硬套,警惕“追风”、做表面文章和搞形式主义的倾向。 (2)、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进行检查和评价。 课堂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发展与评价等功能。 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目标的功能,制定的目标就必须明确、具体、可行,就必须是可以检查、可以观察和可以评价的。 现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制定的目标比较抽象和空泛。 如“改进快速跑技术”;“发展力量素质”;“培养合作精神”等,这样的目标就比较空泛,因为快速跑的技术包含很多要素,力量素质有不同的部位与不同性质的力量,合作精神也有许多不同的体现,目标如果制定得不明确、具体,教师就不明确自己要把学生教成什么样子,学生也不知道自己要完成什么任务。 因而,使教和学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对目标的达成情况也无法进行检查、评价。 另一个是,五个领域的目标面面俱到,没有重点。 导致课堂教学精力分散,“蜻蜒点水”,教学走过场。 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应当明确、具体,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的目标,最好有质和量的要求;情感类的目标,应是可以通过教育观察作出评价的行为表现。 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制定目标时,还应注意:1.制定的目标要符合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的进度;2.制定的目标要符合学校的场地器材、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体育基础等实际;3.制定的目标要有具体的组织教法作保证;4.制定的目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3)、 教学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 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教材处理得当,主要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 教学内容的改革,历来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 因为,教学内容反映了为什么教和教什么这个根本,它是教学指导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选用的教材(含开发新教材)出现了低龄化、幼稚化和追求简单生活化的倾向,必须引起我们的严重关注。 应当努力把握体育课程的性质,明确体育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切实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科学地处理好教材。 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含开发新教材),我们提出了如下一些要求:1.选择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 即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超越或不及都不好。 超越了,学生完不成,甚至还可能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 但选择的教学内容低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也不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如让初中学生再去学小学的“立定跳远”教材,让高中学生去学本应在初中学的“三步上篮”等。 又如把毽球“开发”成秧苗,让中学生蹲在地上用摆放毽球,当做插秧、补苗,用空塑料瓶假装给秧苗浇水、施肥;用扔纸球来发展中学生的投掷能力等,学生练习起来都感到有些滑稽可笑。 选择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主要是指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学生体育发展所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技术,能为学生未来的体育学习与终身体育打下一个良好的技能基础。 2.准确把握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正确地处理好教材。 要正确地处理好教材,就必须准确地把握体育教材的性质(身体练习)、特点(运动文化)和价值(发展身心)。 现在出现了为体育课命名的现象,例如,“上甘岭”、“一碗情深”、“抗洪救灾”、“闹元宵”、“射猎古韵”、“春播秋收”、“爱的合作”、“众志成城”等,为使体育课能符合课的名称,有些课选用或改造的教材,已经改变了体育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 有的把一些可以用来达成多种教学目标的身体练习内容,当做某种简单的劳动模仿动作来处理;而有些开发的“教材”,几乎不具有体育文化的性质,不具有运动技术的特征,不具有终身体育的价值。 如把扫把“开发”成战马,让全班学生骑着扫把跑,还启发学生把扫把“开发”成哈利波特的魔法扫把,让所有的学生都在操场上飞舞扫把,最后还要引导学生:“扫把可以用来打仗吗?”我们认为,这样“开发”的教材,是不符合体育教材的性质、特点的,失去了体育教材应有的价值。 3.主要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 体育教材的技术难度(或技术含量)是教材的魅力所在,是教与学的基点。 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需要教学。 学生也只有在攻克难度、掌握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与快乐的情感体验,心理品质与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如果选择的主教材没有一定的难度,技术含量很低,没有什么可学的,学生一看就会,那就无须开设专门的体育课,也无须体育教师去教,让学生在课外自己去活动就可以了。 当然,难度要适宜,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4)、 教学设计科学,教学分段合理,教学组织严密,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步骤清晰;运动负荷适宜,对各项练习的时间、次数及强度能做出科学的具体安排;场地、器材、教具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利用,经济、实用、有效,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教学设计科学不科学,主要是看教学阶段的划分、组织教法的运用、运动负荷的安排、场地器材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等是否合理。 1.教学分段要合理。 所谓教学分段,指的就是原来的“课的部分”,即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安排。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分段过多。 最多的达到十几段。 其主要原因是课堂教学目标过多,面面俱到,导致分段过多,教学走过场。 二是,教学分段没有主线,这和目标过多有关,导致各教学阶段缺乏逻辑联系。 三是,不恰当地为课的阶段命名,如把准备部分命名为:激发兴趣、活跃情绪、纽带之光、愉悦身心、我心飞扬等;把基本部分命名为自主学习、发展能力、快乐参与、桥的畅想、情景发展、合作创造、体验乐趣等;把结束部分命名为:稳定情绪、放松身心、自我展示、欢庆成功等。 为课的阶段命名有无必要,可以继续研究。 如果要命名,就必须准确、鲜明地反映各教学阶段的本质特征,并要符合逻辑。 例如,把课的基本部分命名为“桥的畅想”、“快乐参与”,就没有反映基本部分教学的本质特征,也不符合逻辑,基本部分让学生“快乐参与”,那准备部分与结束部分就不需要学生快乐参与吗?2.要有严密的课堂教学组织。 严密的课堂教学组织是我国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特色。 特别是在班级人数多,场地器材不足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严密的课堂组织,没有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和严格要求,教学就根本无法顺利进行,学生不仅学不到东西,得不到锻炼,而且还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严密的课堂组织纪律必须坚持,不能废弃,它是保证教学有序、有效和安全进行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的需要。 3.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步骤清晰。 一堂好的体育课,教师必定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科学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与安排教学步骤,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掌握运动技能,给人以“水到渠成”之感。 而现在有些体育课,教师虽然注意了讲解示范和分组练习的运用,但如何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组织教法,深入研究不够,教学步骤不太清晰,因而教学效果不佳。 4.运动负荷适宜。 合理安排课的运动负荷,是锻炼学生身体、掌握运动技能和满足学生运动欲望的需要。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重视课的运动负荷安排与运动负荷过小。 课的运动负荷安排,与教学目标、教材性质、教学对象、课的类型、气候情况、教学条件等因素有关,不能强求一律,但必须重视。 在教案中对各项练习的时间和数量,要作出具体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数。 5.场地、器材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利用要经济、实用,符合教学的需要。 一堂课要用什么场地、器材?用多少?要不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什么、怎么用?必须从教学的实际需要与学校的实际可能出发,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来决定。 当前,有些观摩课,在场地器材与教学技术手段运用上,存在追求品种多、规格高、数量多与形式化的倾向,既不经济、实用,也脱离了日常教学的实际,许多教师对此都提出了批评意见,这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5)、 能够充分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使教和学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能够正确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及其他评价方法,给学生以及时、真实、明确的学习反馈信息。 教与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 1.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我国的体育教学中历来强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动作。 然而,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现代学习方式的传播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有些同志就认为体育教师的作用不像过去那么重要了。 比如有人说,只要把教材、教法设计成多媒体软件,上课放给学生看就可以了,哪个教师的篮球示范动作能比得过乔丹?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主要是改革那些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教学思想、课程理念、内容和方法。 但是,不管课程理念如何更新,不管课程目标、功能和价值如何拓展,不管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如何改革,只要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指导学生从事科学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根本任务没有改变,就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就必须开展体育教学,就必须要有体育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因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需要由教师来构建;学生所需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需要由教师来传授;学生在学习中的自觉积极性,需要由教师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方式需要由教师来选择和运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因此,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不能淡化,而是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讲解、示范,具有强烈的真实性、针对性、即时性、灵活性、可学性和人文性,这是任何业外人士与现代教育技术都无法取代的,非体育教师莫属,这也是当今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终身化的缘由之一。 当然,强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绝不是要“以教师为中心”和提倡“师道尊严”。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确实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一切都是教师说了算,教师决定一切,指挥一切,唯我独尊,甚至讽刺、挖苦、污辱与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这种现象必须改变。 2.要正确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体育学习和体育发展的主体,体育教学活动就是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发展服务的。 确立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我们应当深刻领会,正确贯彻。 要正确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就必须首先了解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基本特点:一是,学生是受教育规律制约的学习主体。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不同于“生活主体”,如购物主体、饮食主体、娱乐主体等,学校也不是商店、不是饭馆、不是娱乐场所,所以不能把学生比喻成“顾客”或“上帝”。 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而作为学习主体,是受教育规律制约的,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从事学习活动。 学校教育必须反映国家的意志,学生必须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校的有关规定与所开设的课程进行学习,必须完成课程规定的学习目标等等。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但不是一味的迎合和迁就,学生不能喜欢就学,不喜欢就可以不学。 二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不成熟的主体。 [1]他们所掌握的体育知识、技能还不多,运动经验有限,对体育的认知水平不高,甚至对自身的体育需要也还缺乏深刻的理解。 因此,学生的体育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育对其所施加的影响。 三是,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的主体。 [2]所谓间接知识,主要是指人类已经发现和掌握了的知识。 学校教育就是要把这些知识,以最少的时间,最高的效能,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没有这种文化的传承,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 因此,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的主体,而不是以获取直接知识为主的主体。 所以,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不是所有的知识与技能都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或构建的。 四是,学生是能动学习的主体。 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可以自觉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对所学的知识、技能,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学生随着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了解了知识的来源,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了元认知的能力,因而也可能动地获得(发现与构建)某些直接知识。 据此,我们在构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时,一方面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注意不能把学生的“主观性”误当成“主体性”。 [3]素质教育既强调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强调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教和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3.教师要正确、有效地运用组织教法。 接受式学习大多是以班级授课为基本形式的,学生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习知识、技能。 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快速、高效的优点。 因此,它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体育学习的基本形式,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其地位与作用。 但在接受式学习中,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示范进行学习,主体性可能失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的个体差异难以得到充分的照顾。 为此,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积极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这三种学习方式,不仅是对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必要的有益补充,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有效地运用各种学习方式,防止盲目性和只追求表面形式而不顾及效果的倾向。 4.正确开展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与单元教学结束时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评定是不尽相同的。 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定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而课堂教学评价则是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运动技能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的逐步发展过程,因此,这时的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所以应当多看学生的进步和优点,以表扬为主,以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 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与掌握运动技能的情况,作出全面客观的诊断,及时地、有重点地向学生反馈真实的学习信息。 在课堂学习评价中,不能只讲优点、不讲不足,只有表扬、不敢批评;不能把“吹捧”当成“激励”;不能言过其实、夸大其词地为学生提供虚假的学习信息,否则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害的。 (6)、 能够正确地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关系,既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解决好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体育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又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课程标准》提出的“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的理念,绝不是否定体育课程教学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对各水平阶段都提出了具体的内容目标,这些目标就是对学生体育学习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是全体学生都要达到的。 体育教学必须重点抓好这个共性问题,不能因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学生就可以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能学成什么样子就算什么样子。 但在教学方法上,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7)、 能够以运动技术教学与身体锻炼为载体,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把几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 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与发展学生的身体,既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又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体育课程其他目标的主要载体。 也就是说,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身体锻炼和运动技能教学来实现的。 因此,体育课堂教学,就应以身体锻炼和运动技能教学为中心来进行,把其他目标和身体锻炼与运动技能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一个目标起一个“炉灶”。 否则,体育课将不堪重负,体育教学的各项目标都难以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教学单元的设计问题。 教学单元设计以什么为依据?在小学低年级有以“主题”为单元的做法,但一般这种单元都比较小。 到了小学高年级和进入初中后,教学单元一般都以教材为依据来设计。 [5]但现在有些地方,在中学阶段,仍然还有以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为依据来设计教学单元的。 如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教学单元、培养学生组织能力教学单元、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教学单元、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教学单元等,这些教学单元都根据各自的需要来选择教材,结果就把运动技能的教材内容肢解了,运动技能的学习目标也就无法实现了。 这是一个关系到体育课程的性质,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以及体育课程改革方向的大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8)、 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基本功。 如口令清晰、洪亮;示范正确、优美;讲解简明、易懂;保护帮助合理、到位;指导练习与纠正动作错误有效、得法;队形调动便捷、合理;课堂常规贯彻认真、得当;安全措施得力、有效;突发事件处理及时、正确等。 上述要求是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基本功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基本要素,与前七条是一种因果关系,是上好体育课的基本保证,理应受到我们的重视。 特别是安全教学与突发事件的处理问题,往往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尤为值得我们关注。 为此,体育教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专业化的水平。 (9)、 农村学校的体育课能够针对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与学生的体育基础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教学活动,尽可能地使学生能够学到必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体育意识与心理品质得到一定的培养。 由于我国经济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对农村学校体育课的要求,也应当有所区别。 东中部经济、教育比较发达的农村学校,体育课应逐步达到城镇学校的要求。 西北部地区与经济、教育发展比较缓慢的地区,对体育课的要求不能过高、过急。 但也要克服无所作为的思想,努力达到第九条提出的基本要求。 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正在如火如荼地深入发展,广大体育教师是这场改革的主力军,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继续积极投身于改革实践,排除干扰,牢牢把握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做课程改革冷静的促进派。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应当紧紧围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上好每一节课,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新体系作出更大的贡献!

标签: 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探索直播教学的有效性

相关资讯 相关资讯
更多